湖南绥宁杨盛洪:种植生态蔬菜 发展扶贫产业
蔬菜网 时间:2018/12/28 来源:中国网 阅读数:563 网友评论:6
感谢合作社和杨老板,我们这些老太婆平时有事做了,也有钱赚了。”近日,在绥宁县李熙桥镇石阶田村野山椒种植基地,65岁的莫转容老人忙着采摘*后一批野山椒。与她一起在田间忙活的还有10多位50岁以上的村民,其中大部分是家境困难的贫困群众。
莫转容所说的合作社和杨老板,是指绥宁县鸿盛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杨盛洪。杨盛洪和鸿盛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蔬菜、油茶、青钱柳等产业,带动了石阶田村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莫转容是李熙桥镇石阶田村14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老伴患有精神病多年,经济困难。“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挣到钱。”莫转容平常都在野山椒种植基地做农活,每年能挣近万元,“我*多的一个月做了27个工。盛洪不嫌弃我们,跟着他干活,今年我家就可以脱贫了。”
杨盛洪也是石阶田村人,以前靠开办砖厂致了富,后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果断关闭了小砖厂。早在2014年,他就注册成立了鸿盛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农业产业做准备。2015年,他被推荐参加了全省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并在当年开始种植野山椒50多亩。杨盛洪回忆说,那几年,每年收入都有20多万元,赚个10万元没问题。基本上都请本村村民在干活,一年也要支付好几万元的工资。但因为资金投入少、产业规模小,难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这让杨盛洪看到了希望,也鼓起了干劲。2017年,他邀请表弟吴炳兴加入,两人决定联手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吴炳兴是红岩镇柳山村的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700头左右。养猪17年,吴炳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经过实地考察后,吴炳兴把“家”搬到了石阶田村,与杨盛洪一道种植野山椒。
2017年至2018年,合作社在石阶田村及周边几个村流转土地1100多亩,发展野山椒400亩、青钱柳200亩、油茶500亩。杨盛洪介绍说,种植油茶、青钱柳的土地都是承包40年,蔬菜土地流转期为12年。光土地流转这一块,就投入资金210万元。
随着野山椒、青钱柳、油茶三大基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基地务工。62岁的石阶田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颜桃桂,今年在野山椒基地翻地、除草、采摘辣椒,已获得务工收入8000多元。
“石阶田村虽然是个非贫困村,但贫困户达99户304人。鸿盛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做得相当不错,让我们村一大批贫困老年人甚至残疾人也实现了就业,有了务工收入,为贫困户顺利脱贫奠定了基础。”村党支部书记颜家亮称赞说。
据吴炳兴介绍,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有30多人,零星做工的有40多人,人均务工收入达8000元,其中贫困户占了一半以上,年龄*的上了70岁。合作社2018年支付村民工资35万元,其中贫困户达18万元。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冻坡村残疾贫困村民秦昌俊、寨市苗族侗族乡朝仪村残疾贫困村民杨明花,经人介绍进入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包吃包住,还给他们每人支付2000元的月工资,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而且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当得知部分乡镇村民种植的野山椒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杨盛洪开始大量收购。今年,鸿盛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长铺子、河口、关峡、金屋塘、寨市、红岩等乡镇的野山椒18.5万公斤,加上自已出产的,鲜野山椒总量达35万公斤。通过合作社烘干,干辣椒全部销往外地。
“老百姓尤其是贫困户发展产业不容易,要是销售不出去,会更加挫伤积极性。宁愿自己少赚点,也不要百姓吃亏。”杨盛洪说,合作社对野山椒收购价达每公斤6元,而且无论大小。除去成本,合作社利润空间很少,但都是现款现付,从不拖欠村民的辣椒钱。
“几年后,合作社的青钱柳、油茶等产业也会带来可观的收益。石阶田村需要更多这样的产业带头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村民在发展产业和参与务工方面受益。”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驻石阶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安江也对这种产业扶贫的做法很赞同,对发展前景看好。
“明年计划扩大规模,联合更多的村发展野山椒1万亩以上。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合同,实行保底收购,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谈到合作社明年的发展规划,杨盛洪充满了信心。
相关新闻
- 王伯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的推动者
- “菜王”王乐义的“蔬菜人生”
- 邓雁春:蔬菜大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 王桂欣:戴着老花镜敲键盘 把蔬菜卖到国外
-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大白菜研究室主任闻凤英:...
- 周树才:让瓜果飘香蔬菜成行
新闻关键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