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咸菜缸里找出致富路
蔬菜网 时间:2018/11/15 来源:颍东新闻网 阅读数:409 网友评论:3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对阜阳市颍东区贫困户张兆海来说,想致富,找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颇具市场意识的张兆海发掘出一条独特的“市场项目”,在自家的咸菜缸里找出了一条致富路,家里的年收入由几年前的几千元,两三年间就翻到了几十万元。“今年年底,这个贫困户的帽子,我是要彻底扔掉了。”有了底气后的张兆海这样逢人说道。
立冬时节,天晴气爽。笔者一大早来到了位于颍东区插花镇王桥村王寨庄的美态家庭农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雪菜,扑面而来的是阵阵清香, 10多位采摘工人并排坐在地里,一边沐浴着冬日和煦的阳光,一边割取着一棵棵脆嫩的雪菜,清理干净后,整齐地码放在搬运框里。不远处的电动三轮车上已满载着雪菜往加工基地疾驰而去,抢在雪菜还在新鲜的状态下,进入腌制工序……眼下,美态家庭农场迎来了第四茬雪菜收割腌制的日子。
“现场行情好,前三茬雪菜已销售一空了,第四茬还没腌好,就巳订单销售出去。”张兆海乐呵呵地说,以前靠种葱卖,一亩也挣不几个钱,现在通过“多茬+轮茬+休耕”的雪菜种植模式,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直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每亩地有5000多元的收益。现在,农场流转了60多亩土地种植雪菜,注册商标阜里香牌雪菜也进驻到阜阳市的各大商超和批发市场,一年销售量在10多万斤以上,另外,还有10多万斤的梅干菜,而且这个势头还在继续攀升。
张兆海所在的王寨庄是个贫困庄,24户人家中有21户是贫困户,他的家庭农场种植雪菜项目是庄里的*脱贫项目,承载了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现在,张兆海流转的60多亩土地,大部分是贫困户家庭的,用工的80%以上也都是贫困户。今年72岁的王祥英告诉笔者,她家里的2亩多地以900元一亩流转给了农场,每天在农场务工有50元的收入,一个月有1000多元工资,而且只做一些割菜、摘菜的轻活,“像我这样的年纪,在外面打工根本就没人要了”。
“贫穷的滋味不好受,没有政府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没有村民随叫随到的工作,农场的发展也没这么快。”张兆海深有感触地说,人富不能忘本,下一步准备发展传统老坛酸菜腌制,以精细化、多元化加工打开阜城以外的市场,通过网络进行线上线下销售,争取更大市场份额,让王寨庄更多的土地活起来,更多的村民动起来,做好“一庄一品”雪菜事业,一同脱贫致富。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