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移民种温室蘑菇脱贫
蔬菜网 时间:2018/4/26 来源:中新网甘肃 阅读数:416
4月20日,走进距离瓜州县城8公里的梁湖乡岷州戈壁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园区北侧的蘑菇种植棚内,岷州村一组村民王长礼正在安装新购买的蘑菇房通风降温加湿设备,准备解决由于瓜州夏季日光温室高温不能种植蘑菇的难题。
王长礼2009年从老家天祝县迁到了千里之外的瓜州县梁湖乡落了户。刚开始全家6口人靠着21亩棉花地和打临工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2015年,村上引导农户修建日光温室。在政府的补贴下,王长礼修建了3座日光温室,开始种植叶菜和西红柿。2016年开始试种蘑菇,半座棚收入了2万元,看到种植蘑菇远比种植叶菜高的收入,王长礼毅然前往安徽省合肥菌类种植研究院学习1个月,系统掌握了菌种制作、蘑菇种植、管理等技术。
2017年,学成归来的王长礼从合肥定制了4万多元的一套网架错茬种植蘑菇,提高了单位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新兴蘑菇网架和网片可以进一步节省温室空间,提高效益,利于空气流通,采摘方便,没有采用蘑菇网架的大棚只能装1万个菌棒,我去年年底种植的这座蘑菇棚装了3万个菌棒,相当于平常种植户3棚的总量,目前已经卖了9.7万元,到6月底采摘结束可以毛收入18万元,相当于普通种植户3座棚的收入,试种的半棚700袋灵芝,卖了1万多元”王长礼说。
由于王长礼种植的蘑菇品质好,产量稳定,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瓜州县的部分市场、超市、蔬菜店、火锅店都从他那里购买蘑菇。
看着逐渐前途光明的食用菌市场,王长礼联合本村食用菌种植户成立了享昊农民种植合作社,准备利用所学的种植技术,带领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可是资金成了他扩大规模的拦路虎。帮扶岷州村的邮政银行得知情况后为他及时提供了30万元的低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人工装菌棒带,*一个人工资就得120元至130元,为了实现机械化装袋,我筹资17万元订购了一条生产线,如果没有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我也没办法扩大规模实现机械化,我想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菌菇,脱贫致富” 王长礼说。
瓜州县深入推进“321”富民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年内移民乡计划新建日光温室300座、完成枸杞提质增效1万亩;养殖业走好“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路子,全力推广“1255”肉羊养殖模式,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新建暖棚圈舍500座,调引良种羊1万只,牛羊饲养量稳定在30万头只以上,切实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相关新闻
-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拜泉县打造食用菌扶贫...
- 青海乐都:小蘑菇撑开了村民“致富伞”
- 山东青海:小蘑菇撑开了土官沟村民“致富伞”
- 蘑菇种植成山西保德脱贫主力(图)
- 山东莘县:打好“蘑菇牌” 念好“致富经”
- 江苏灌南:小蘑菇成富民大产业
新闻关键字: 蘑菇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