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木耳的稻田套种法(图)

木耳的稻田套种法(图)

蔬菜网  时间:2019/7/24  来源:一夜四乘倾凿落  阅读数:439   网友评论:3

木耳

  我们今天来讲一讲紫木耳的稻田套种法:稻田套种木耳是利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遮荫度高、湿度大、氧气充足等特殊小气候而进行栽培,是一种高效益的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湖南大面积推广1993年仅湖南安东县稻田套种木耳即达400万袋。稻田套种木耳具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每亩可套放6000袋左右,产鲜耳2000——3000千克;每年可套种两季。水稻每季可产450——500千克以上,产值约320——350元,木耳产值约4000——5000元,亩纯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套种木耳比水稻单作每亩效益增值在10倍以上。

  配套品种选择:适宜田间套种的木耳主要是中高温型的紫木耳、大光木耳和毛木耳,目前在湖南较为普遍的是蒙木耳,子实体生长适温范围广,抗逆性强,在高温条件下不会产生流耳和烂耳。水稻品种应选用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耐肥抗倒、植株茂盛的高产优质品种。目前南方使用旱稻品种为湘旱籼1号和V3,晚稻选用V6。根据我国南方气候,早、晚两季水稻均可套种紫木耳。南方一般在5月5日前插完早稻秧,6月1日前晒田,4——5月制紫木耳菌袋,6月上旬至7月排放到稻田行株间出耳。

  晚稻一般在8月1目前插完秧,8月20日以前晒田,7月制作耳袋,8月下旬至10月排放到田中出耳。长江以北地区,近年也开始采用这种栽培方法,但只能套种一季。耳袋制作稻田套种紫木耳的培养料,装料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筒膜,毎袋可装稻草培养料0.25千克(千重,湿重约0.75千克),或棉壳培养料0.3千克(湿重约0.8千克)。用塑料套环套口作接种口;也可将两端封闭、在袋壁正面用打孔器打4——6个等距接种穴,穴宽1.5厘米、深2厘米、用3.25厘米×3.25厘米的医用胶布或“食用菌袋专用青”种穴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根据自然气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期发菌管理或高温期发菌管理。

  早稻套种紫木耳,大批量制种是在2——3月,此时气温低,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耳袋可堆放5——6层,利用袋堆积温促进菌丝生长;晚稻套种紫木耳,制袋时间在4——6月,这时气温高,*平放在床架上或地面,堆袋*多不要超过2层,还要空有一定通风空隙,以利菌丝发育。约一个月左右时,菌丝可长满。稻田套种紫木耳,由于共生期短,要特别注意制袋时间安排宜早不宜迟,做到“宁可袋等田,不可田等袋”。在套种下田前一周,要进行划口催耳。将已长满菌丝的耳袋,去掉棉塞和套环,用绳索扎好袋口,放入0.1%高锰碜钾液中浸泡一下,再用刮须刀片在袋壁上划6——8条出耳口开口长1.5——2厘米,深度以划破薄膜露出茵丝为度,不可伤菌丝。

  划口后,尽量使划口处排列在空隙处,然后浇水保湿催耳。一周后,原基从切口处形成,做好下田准备。晚稻套种时,由于此时气温高,划口后不再上堆,可直接排放到田中进行催耳和田间管理耳袋下田套种紫木耳的稻田,应选择土质肥沃、田面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避风条件好的田块早褶在3月底播种育秧,4月底至5月1日插完;晚稻在6月底至7月初播种育秧,8月1日插完。稻田要求肥沃融合,田地平整,1.5米开厢,长不限,留厢沟约33厘米,沟深1厘米,厢东西向,行南北向,围沟宽2厘米,深17厘米。

  株行距为15厘米×20厘米(有的品种可采用15厘米×18厘米密植规格),插行留间距40厘米的工作行,保证每亩有9万——11万基本苗,便于早封行遮荫。水稻套种紫木耳要加强水稻前期管理,及时中耕施肥,重施基肥,适施面肥,早施追肥,做到肥源足,封行早;在耳袋下田之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并按水程生育期晒田,使厢沟内泥土硬不坼。

  耳袋下田时,逐个排放在株行间,并用长约15厘米的尖头竹签从耳袋中部穿透,固定在厢面上,使袋间有12厘米的距离。耳稻管理下田后1——4天为紫木耳原基分化期,每天上年11——12时、下年4——6时灌水,使水淹没至耳基部位,经30分钟将水排除,至沟中留有满水为止。若耳袋下田后有连阴雨,要及时将厢面积水排干,浅留或不留沟水;阴天保厢面水4——5厘米,晚间排干,留半沟水。

蔬菜网编辑:agronetgll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