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山蔬菜产业助农致富(图)
蔬菜网 时间:2019/6/13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阅读数:470 网友评论:2
高山蔬菜

跟随四川省蔬菜创新团队高山蔬菜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苗明军走访了阿坝州高山蔬菜基地。两天时间里,苗明军多次把“漂亮”二字用在他专注和热爱的高山蔬菜事业上。
正是长期以来省农科院专家们的这份专注和热爱,让科技逐步改变着整个高山蔬菜产业,改变着这片云端中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的人们。
据统计,2018年我省秦巴山区、川西高原和山地、大小凉山山区、乌蒙山区四大高山蔬菜优势区,种植面积已达240 万亩左右,产值达到 160亿元。
结构调整 蔬菜品种多
高山蔬菜是在海拔 800米以上的高山耕地上,利用高海拔区域夏季的自然冷凉气候条件,生产的夏秋季上市的天然反季节商品蔬菜。
阿坝州是全国夏秋季高山错季蔬菜*早栽培地之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以前,我们种的蔬菜种类很单一,就是"三白",即白菜、白萝卜、莲花白。因为我们这里气候和地理原因,错峰上市,价格好的时候,效益还将就,就是病害时有发生,导致严重减产。”39岁的高代勇已有21年的高山蔬菜种植经验。他说,三年前,苗明军来了后,他才知道这是白菜根肿病。苗老师建议,换种莴笋、棒菜、大蒜、豌豆尖,效益更好了。
今年初,高代勇在大西村租了 238 亩地,准备大干一场。“我准备不再卖大路货了,有苗老师的指导,以后我要走精品蔬菜的路子,把我们阿坝州的蔬菜卖到北上广。”高代勇信心满满。
理县朴头镇梭罗沟村一组的蔬菜种植户张路英也得到苗明军的技术指导。“再过10多天,莴笋就该上市了。我种蔬菜有20多年了,以前我们都是种大白菜。去年苗老师来了后,让我们白菜和莴笋换着种,病害少了,产量也高,价格还卖得好,去年我这4亩地卖了10多万元呢。”
据苗明军介绍,省农科院组建高山蔬菜研发团队以来,他就着力改善阿坝高山蔬菜结构,目前已经有10多个种类的蔬菜在理县、茂县、黑水县、马尔康县种植。
科学种地 专家来指导“现在村民都变得更勤快啦!”黑水县双溜索乡党委书记三基塔在俄瓜村的大蒜地里说,有专家指导后,种植高山蔬菜越来越赚钱,村民们把以前撂荒的地也都利用起来。“我们这里以前种的黑水大蒜每年每亩也就收几百元,现在每亩有6000元-7000元的收入,越干越起劲,好多在外面打工的都回来种大蒜啦!”
苗明军表示,黑水大蒜是阿坝特有的一个品种,外皮紫色,蒜头大,蒜香辣味浓,在市场很受欢迎。“以前这里的村民种植方式粗放,产量低。2017年农科院园艺所与黑水县对接后,从品种改良开始,同时按照标准化种植,产量实现翻番,产值年年升。”
俄瓜村村委会主任齐王拉着苗明军来到大蒜地里,“苗老师,你看我这大蒜是不是生病了呢?叶子上有黄斑。”苗明军拔下几片发病蒜叶,指着叶片说:“这是大蒜"紫斑病",等会儿你在我车上拿点药。用药时一定要注意喷施时间和方式。”
俄瓜村有省农科院的大蒜试验田,蒜种分级、播种密度、蒜种贮藏条件、覆膜、连作障碍土壤改良、科学用肥等都是试验的项目。苗明军表示,已与黑水县农业技术人员组建科研团队,准备集成一套科学的高山春播大蒜标准化种植技术,为大蒜种植提质增效。
除了大蒜的试验田外,蔬菜创新团队还有莴笋试验田、白菜试验田。在理县的基地,一亩多的田里就分块种植了十多个品种的莴笋,二青、三青、圆叶紫皮、尖叶紫皮,样样都有。通过试验,团队希望找出*适合高山种植的莴笋新优品种。
当科技恋上高山,高山蔬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阿坝州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学强介绍说,去年全州蔬菜平均销售单价 1.2元/公斤。其中理县、红原莴笋基地价*达到6元/公斤,理县大白菜、莲花白基地价*达到 2 元/公斤,产值超 2 万元/亩。“花菜、芹菜、棒菜、蒜苗、葱、绿豌豆、折耳根等高附加值精细蔬菜及中低温菌类效益更高。”
李学强说,2018年全州蔬菜栽培面积32万余亩,产量近100万吨,产值约13亿元。“高山蔬菜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相关新闻
- 贵州部署蔬菜秋冬种生产工作
- 盆栽蔬菜扮靓昌平美丽乡村
- 北京蔬菜自给率5年提升至20%,将建“农业中关...
- 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会在沪举办
- 南疆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 陕西定边县瓜甜蔬菜鲜 蓄壮草药香
新闻关键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