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定西:洋芋蛋见证黄土坡的变迁(图)

定西:洋芋蛋见证黄土坡的变迁(图)

蔬菜网  时间:2019/6/4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数:453   网友评论:3

土豆

  站在凤翔镇南山上,眺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城区,城市老区新区尽收眼底,从南山到市区的山路两边,是梯田退耕后栽种的小树。

  黄土高原上,沟沟坎坎,行路不易,土地贫瘠。

  时至1982年,仍有联合国官员考察后认为,定西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可是,老天爷总会给苦干的人留一条活路。有人说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三个名字对应的是同一样东西。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之乡,这生长在黄土地里的土蛋蛋,困难时期养活了定西人,也见证了这片黄土地上的沧桑变迁。

  修梯田填饱了肚子

  在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刘玉秀老人的口中,洋芋蛋的名字就叫洋芋,这也是西北人*普遍的叫法,大坪村周围的梯田里,种着很多洋芋。

  这些梯田是刘玉秀老人参与修成的。

  大坪村刘玉秀老人家的小院中苹果树梢上刚长出嫩嫩的芽苞,阳光照在刘玉秀的脸和手上。她的手壮实有力,手指有些变形。“从小就出苦力,嫁到大坪村以后,开始修梯田。”脸上的皱纹和变形的手指,是岁月给她留下的印记。

  1947年出生的刘玉秀现在还担任大坪村的党支部副书记,1962年从山背后嫁到大坪村时,大坪都是“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栽下的树不活,连洋芋都长不大,*的也就鸡蛋那么大。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肚子都吃不饱,这洋芋是老百姓救命的洋芋。“能不能修梯田,保水土?”当时大队的负责人就在想吃饱肚子的办法。

  1964年开始,大坪村开始了漫长的梯田改造。一开始人背肩挑,后来做了三个手推车,就能修得快些了。刘玉秀领着几个姑娘组成基建队,常年修梯田,并担任“铁姑娘队”队长,凭着苦干,刘玉秀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还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每年农闲到入冬前的这段时间,大地还没封冻,是修梯田*忙的时候,全村出动,白天修,晚上五六十人用马灯照亮修。

  74岁的李福是包产到户时的村主任,李福说,梯田修好,保住了土水肥,洋芋的产量就翻番了,亩产能有600斤。到1980年,梯田改造基本完成,大坪率先在定西解决了温饱。

  从刘玉秀家出来走到村边,一辆拖拉机正在田间作业,“突突”声打破了黄土地上的寂静,蓝色的羊舍顶棚、黑白相间的地膜与黄土交织成了大坪的春天图景。

  黑色农膜改变了生活

  白色地膜保墒、提温、增产,黑膜似乎不太常见。

  说起黑膜,杏园乡党委书记祁耀庭的眼里一下子放出光来:“黑膜下种马铃薯,亩产比白膜翻一番。”

  祁耀庭说:“2007年在凤翔乡当科技副乡长时,我就琢磨,覆膜种玉米能增产,种洋芋行不?我有想法但不会做实验,就和农技中心的安磊联合搞。”原来*早用黑膜种马铃薯的是祁耀庭。“一开始我们也仿照覆膜种玉米的方法用白膜种马铃薯,增产明显,但有问题,杂草多,另外白膜透光好,洋芋都成了‘青头愣’,不好吃。”

  实验有成绩,也存在不足,祁耀庭和安磊商量换黑膜试试,这一换可不得了:杂草没了,“青头愣”没了,双向调温,稳定增产。2010年,黑膜马铃薯开始在杏园乡推广。“我是爱上了马铃薯。”说起试种黑膜马铃薯这段经历,祁耀庭的脸上像煮熟的洋芋笑开了花。

  同样爱着马铃薯的还有甘肃蓝天薯业公司董事长李幸泽。蓝天公司专业做马铃薯淀粉,*近两年的淀粉产量都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蓝天公司现在带动210余个种植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七八个贩运组织。带动的10万农户中贫困户有2.6万户。蓝天通过搞订单农业,解决了企业原料供应和薯农销路问题,蓝天货源稳定,众多企业愿意给蓝天高价订单,有高价订单支撑,蓝天就能给农户让利,和蓝天签约的农户,一亩马铃薯能有稳定的千元利润。”李幸泽说。

  使用农膜增收明显,除了农业收入,再加上外出务工等收入,大坪村124户人家,现在只剩余6户贫困户。“主要是因病、因学返贫,年龄大没有劳动能力等,家里有俩在读大学生的这户,孩子毕业就好了,其他5家,需要政策兜底脱贫。”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康耀伟说。

  和地膜增收相伴而生的地膜污染是乡村的一大顽疾,可是大坪村干净整洁,几乎见不到废弃地膜。

  “大坪村是定西市浅山区生态家园示范村。”康耀伟说,大坪从2013年开始推广黑膜种马铃薯,增收之后,道路两旁、树上、田间地头,漫山遍野废弃地膜。村上开会研究决定,村民各自收拾旧地膜,一方旧地膜换一捆新地膜,公益岗位的9个护林员捡拾公共区域废弃地膜交回收站,收入归护林员个人,农闲时,村里还会组织大家到远山上去拾旧膜。护林员蒋海程说:“刚开始的时候,*能拾一方多,经过这几年的持续清理,现在都很难看到了。”

  造林为圆绿色梦

  逐渐摆脱贫困的定西人,开始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林宇是福州市林业局的*工程师、林业专家,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军中的一员,他的心中有一个黄土高原上绿水青山的梦。

  2017年3月,林宇*次从福州来到遥远的定西。从绿到黄巨大的色差,让林宇感觉有些震撼。

  “太干燥,紫外线强;土豆好吃,人朴实。”这是林宇对定西的印象。“土豆”不是本地的叫法,某种程度上,这个名称代表着定西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

  安定区凤翔镇南山上,福州援建的“福定林”是林宇参与设计规划的。驻足南山,眼前的树,一行高一行矮,为这片黄土地写下深深浅浅的春色。

  “高的是油松,矮的是云杉,油松是阳性树种,长得快,云杉喜阴,2017年种上的时候是一样高的,之后油松会成为云杉的遮阳伞。”林宇说。

  “定西缺水,我们就挖大渠、种大苗、灌大水,再结合精细化栽植理念,2018年8月检查时,一期林木成活率居然达到99%,远超预期。”林宇说,福定林项目已完成一、二期造林面积5441亩,完成投资2440.69万元,在项目三期,规划设计了经济林,栽种核桃、杏、枣、山楂等,可以给农户带来收入。

  坡上种满了树,随之设置的100多个林业工作岗位,可以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凤翔镇李家岔村村民李锋,通过护林、在林业项目打零工,再加上自家种的4亩苞谷和洋芋,已经告别了贫困。

  “一万亩林地会改变一个地方的小气候,将来能让安定城区湿润些。”当初给林宇带来巨大颜色反差的定西,现在是“亲切的定西”,他要在定西圆一个绿水青山的梦。

蔬菜网编辑:agronetgll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