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陕西:“小木耳”做成脱贫增收“大产业”

陕西:“小木耳”做成脱贫增收“大产业”

蔬菜网  时间:2019/5/17  来源:农业科技报  阅读数:450   

  陕西省柞水县因盛产木耳的*适生树种柞树而得名,柞水黑木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得天独厚的环境非常适合黑木耳的生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木耳主产区。

  打造“木耳小镇” 做好产业助力脱贫

  柞水县木耳种植规模*、技术*专业的就属下梁镇西川村。5月7日上午,以“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商洛新闻采访团柞水分队一行,冒雨走进下梁镇西川村,这个秦岭里的小山村经过多年的开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小镇”。

  进入木耳大棚,看到几名妇女正在挂木耳菌袋,只见吊挂起来的白色木耳菌袋,一串串一排排,犹如挂起的巨型风铃阵,煞是好看。

  47岁的村民陈绪梅一边挂菌袋一边告诉记者,“一个大棚需要挂17000个菌袋,挂菌袋这活不需要什么技术,一学就会,园区按照计件给我们付工资,*能挣到100-200元不等。我和老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加上土地流转、持股分红,我们7口人年收入近4万元。”

  “村上去年木耳产量7万斤,产值达到210万元,人均收入达9000元以上。”西川村村主任丁柏林高兴地对记者说。

  推行“借袋还耳”模式 实现贫困户致富梦

  为了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柞水县把木耳整流域开发、规模化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发展模式,在社川河沿线及北线7个镇办14个村建设吊袋大棚600余个,3月中旬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县凤凰镇清水村党支部书记党伟指着一连片的木耳大棚对记者说,“这些大棚村民交一万元押金就可以认领了,而且大棚里的菌袋都由村上提供,等村民买了木耳再给菌袋的钱。现在55个大棚已经承包出去48个了,有的村民一户就承包了10个棚。”

  村民石道文说,“有村委会担保,村上也没问我这个贫困户要押金,不掏钱就承包了木耳大棚。”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棚能产1900斤木耳,一斤木耳政府收购价是30元,除去菌袋及管理成本近4万元,一个大棚能赚近2万元。

  据了解,2018年,柞水县全县共发展地栽木耳5000万袋,产出的2500吨木耳全部销售一空,产值1.5亿元,利润2000万元,带动贫困户1万人实现年人均增收1千元。

蔬菜网编辑:agronetgll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