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菌菇书记”脱贫路上与“菌”同行

“菌菇书记”脱贫路上与“菌”同行

蔬菜网  时间:2019/1/9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数:412   网友评论:3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省清丰县马庄桥镇一个个关于“菌用”物质和“菌菇书记”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

  贫困户成了“小老板”

  在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看到,400个塑料大棚整齐排列,走进其中一座大棚,身材瘦小的妇女卢利伟正麻利地搬运刚刚采摘的黑皮鸡枞菌。她瘦削的手臂上戴着的一只玉手镯格外显眼,这是今年春节前她给自己买的礼物:“花了2000多块钱,结婚时都没舍得买。”

  估算着她承包的几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卢利伟光笑了笑,指着旁边的一辆黑色汽车说:“买辆它不成问题。”

  然而就在两年前,卢利伟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有这样的生活。“老公几年前摔伤,三个孩子连上学都得借钱,天天愁眉苦脸。”

  2016年7月,清丰县开始实施“党建+食用菌+扶贫”工程,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引导、扶持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凭借食用菌种植,卢利伟不仅摆脱贫困,还成了“小老板”,收菇忙时,她还要雇上七八位村民帮忙。

  离卢利伟的大棚不远处,一处蓝顶板房内人声鼎沸,几十名妇女正忙得热火朝天,她们争分夺秒地将一朵朵顶着“小伞”的黑皮鸡枞菌削尖根部,按照标准分级、装箱。在削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村民张瑞霞说:“老太太*都能削几十斤,挣上百元,大伙儿都铆足了劲,要比谁削得快、削得好。”

  与卢利伟不同,村民史培振则利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食用菌龙头企业做了“股东”,企业每个月分红500元。“单是入股企业这一项,每年保底收益6000元。如果经营得好,年底公司还能再分红1000元。”

  “菌菇书记”撑起“脱贫伞”

  “黑皮鸡枞菌对地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管理。”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皮肤黝黑,拿着温度计蹲在卢利伟的大棚里。

  “多亏了‘蘑菇书记’,让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样因食用菌种植收益的村民闫彩玲乐呵呵地说。刚开始,村里搭起免费大棚,动员贫困户用到户增收资金买菌棒种植,闫彩玲却不敢报名,后经赵玉甫多次登门劝说,闫彩玲才“开窍”。

  “党建+食用菌+扶贫”工程实施以来,赵玉甫一头扎进食用菌大棚里,把党支部也搬了过来,村里的每一个党员都负责联系一名贫困户的大棚。

  马庄桥镇党委书记师敬川从见到记者的*刻起,话题就没离开过食用菌,乡里的几百个大棚也走了多遍,长势、价格等情况都“门儿清”。“食用菌分哪些种类,木腐菌和草腐菌的区别,每个棚放多少菌棒,温度该控制在多少度……这些咱们党员都得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带领群众致富。”

  近几年,清丰县通过政府引导、产业招商等措施,推进食用菌产业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业化生产模式发展,先后引进、培育出龙丰、瑞丰、科丰等一批食用菌生产企业,工厂化品种有杏鲍菇、金针菇、海鲜菇、白玉菇等。“清丰县以县城既有的几个食用菌工业化企业为龙头,推进农村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让食用菌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清丰县委书记冯向军说。

蔬菜网编辑:agronetlishiyu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