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宁马厂镇:西红柿结出脱贫果
蔬菜网 时间:2018/11/23 来源:安顺日报 阅读数:542 网友评论:3
秋去冬来,天气渐寒。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贵州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小河村的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走进西红柿种植大棚,一眼望去,一排排直立的枝头上挂满了西红柿,有的如拳头大小,有的如鸡蛋大小,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大棚里采摘果实,各路收购商也纷纷前来“抢收”,让农户的西红柿在地里就解决了销售问题。
自今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马厂镇重点依托山区自然优势,以蔬菜、水果产业为载体,紧扣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让山区土地实现了从荒山到蔬菜产业园区的变化,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当前,镇宁正处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马厂镇个别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重、时间紧,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扶贫产业的发展。”马厂镇政法委书记孙章德告诉记者,为带动群众增收,马厂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镇宁自治县马厂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安顺龙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马厂镇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该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占地面积100余亩,建成蔬菜连体大棚4.8万平方米。
“在安顺龙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大棚的温度、湿度,还有销售市场,才*终选择发展西红柿产业。”发展扶贫产业,产业选择是关键,首先要解决“种什么”的问题。马厂镇顺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蔬菜产业园区的蔬菜种植与管理,据合作社负责人杨顺达介绍,在选择产业方面,他们首先考虑到大棚蔬菜的种植条件和蔬菜订单的情况。
选好了“产业”,如何确保“种得好”?马厂镇给出的答案是培训农民、进行技术服务指导。据孙章德介绍,为让合作社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马厂镇政府带领农民先后到六盘水水城县及我市平坝区塘约村等地考察学习,同时不定期邀请市、县农业部门的专家开展农技培训班。
“政府多次组织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现在很多村民都已掌握了科学的蔬菜种植技术。”杨顺达告诉记者,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村民精心管护,园区内种植的西红柿亩产达到10000斤左右,成熟的西红柿色泽红润,口感好,且果实硬度好,耐贮运,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前往采购的商客络绎不绝。“今年西红柿大丰收,这一季,我们西红柿种植了40亩,预计产量能达到20万吨。”杨顺达补充介绍道。
农产品种得再好,卖不出去,农民*终也很难受益。为确保这批优质西红柿卖得好,在马厂镇政府的指导下,西红柿种植之前,杨顺达就已提前联系好了销路。
“我们是镇宁本地人,在西红柿成熟前我们就已经与合作社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收购的西红柿我们将统一运往贵阳的农贸批发市场,今年在马厂已收购了十四万斤,价格好的时候在批发市场能卖到两块三一斤,让我小赚了一笔。”采购商王二红的货车一大早就开进了产业园区等候,他高兴地说,今年马厂的西红柿品质好,在批发市场销路好。
站在一旁的杨顺达接过王二红的话说:“西红柿的销路好,咱农民才有种植的信心呀!目前合作社西红柿销售额已突破20万元。”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利益分配是个关键。
据了解,为尽快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马厂镇蔬菜产业示范园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园区每年拿出收益的10%作为村集体发展,5%作为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分红,5%分给贫困农户。另外,公司还提留部分资金作为当地贫困学生奖学金和贫困老年人慰问金,全面覆盖贫困群众。
“家里的全部土地租给了公司种植蔬菜,在园区打工每天收入70元。以前我们在家种庄稼,种下来一年只有万把块钱,现在在这里干活一年可收入两三万元,还能顾到家里的娃娃和老人。”正在大棚内采摘西红柿的村民侯仕芬告诉记者,以前家中田地种的都是传统农业,既赚不了钱又顾不到家,如今,家中几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年不仅有额外分红,就近务工有固定收入,还能兼顾到家。
“蔬菜园区的西红柿一年要种三季,农民流转土地租金700元一亩,每年每亩还能分红500元。像今年我们这个大棚产业,务工*多的时候每*都要五六十人,长期的工人*的工资是100元。”杨顺达说,西红柿产业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相关新闻
- 平度崔家集镇西红柿产业成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江苏宿迁:西红柿变身“致富果”
- 浙江马站西红柿喜获丰收(图)
- 山东胶州:900多亩西红柿远销全国 乡村振兴走...
- 辽宁:棚栽西红柿圆了农民脱贫致富梦(图)
- 贵州关岭水韵村: 西红柿丰产“红”了村富了民
新闻关键字: 西红柿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