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宁洱昔日致富“法宝”小雀辣滞销 农户忧心寻出路
蔬菜网 时间:2018/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数:420 网友评论:2
“收购链出现问题导致小雀辣滞销,今年大部分农户的小雀辣都挂在树上,任凭辣椒由青色变成红色,这几天辣椒开始从树上脱落了。”宁洱县团山村山旮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普建伟近日告诉记者,红透了的小雀辣一文不值,农户只能晒干自家食用,“但能吃多少呢?”
小雀辣是一种生长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把边河两岸的特色辣椒,小、香、辣、脆是其主要特色。小雀辣也曾是宁洱县众多农户脱贫致富“法宝”,但今年十月的小雀辣收获季节,因收购公司出现经营问题,导致小雀辣滞销,许多农户种植的辣椒挂在树上未采摘下来,相比今年鲜有收益,当地种植户更为忧心明年。
往年,小雀辣呈现青色时收购季开始,辣椒颜色转变为红色就意味着收购季结束,青色的小雀辣采摘下来后,经过腌制加工成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经济价值。
近年来,种植小雀辣成为宁洱县许多农户增收渠道之一,小雀辣还曾帮助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截至2016年底,宁洱县种植小雀辣的农户已超过2000户。
2016年,为了帮助村民更好发展小雀辣产业,普建伟带着种植户组建了山旮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与小雀辣加工企业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合作发展模式。
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则是一家由小型加工厂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企业,一直专注小雀辣的加工、销售。宁洱县绝大部分小雀辣也是由这家公司收购加工。
但随着当地小雀辣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16年农户种植量已超过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收购量。该公司董事长罗琼兰对记者说,“2016年考虑到农户损失和今后产业发展,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收购了小雀辣。”
收购量超出计划,给罗琼兰的公司造成了极大资金压力。尽管终端销售量在稳步增加,但仍然出现严重产品库存积压。罗琼兰说,公司努力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尝试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大型超市‘入门费’高昂,销量却不理想,小雀辣又是小众商品,销售量不会出现倍数增长,因此产品积压越来越多。”
为了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该公司只能先“去库存”,大幅降低了收购量。2017年,公司只进行了少量收购,2018年几乎暂停了收购。
罗琼兰坦言,“今年我们不敢再收了,还欠着农户去年的收购款。”
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暂停收购又给合作社和农民造成压力。普建伟说,“相比往年每亩收益上万元的好收成,如今村民收入锐减、种植面积萎缩。”
普建伟担忧,如果这些小雀辣产品无法“去库存”,明年合作社种植面积还要减少,这是100多户合作社种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小雀辣,普建伟和大伙真不知道还能种什么来脱贫致富。
除了团山村,宁洱德化镇干田村王娅农牧专业合作社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与公司合作生产的小雀辣腌制产品亟待销售。
普建伟说,“如果明年再接不到订单,找不销路,小雀辣挂在树上变红的情况还会上演。”
相关新闻
- 江西九江市彭泽县贫困户1万多公斤干辣椒滞销
- “椒”急出售 彭泽23名贫困户万斤辣椒滞销
- 湖南醴陵:200亩扶贫辣椒滞销 村民很“椒急”
- 湖北崇阳雨山30万斤辣椒愁销路
- 德阳市:暴雨致和新20万斤辣椒滞销
- 河南济源谭庄村1500斤干辣椒滞销(图)
新闻关键字: 辣椒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