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产业兴村,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蔬菜网 时间:2018/7/12 来源:大众日报 阅读数:447 网友评论:1
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侯家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偏僻村、贫困村、落后村,2003年的时候,该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800元。现在,侯家村大棚种植面积达9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70%以上,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夏日,在侯家村村头的大棚里,村民侯俊库指着青色的甜瓜介绍:“今年光甜瓜就能收入4万元,收完甜瓜,再种西红柿和黄瓜。这种高标准的冬暖式大棚,占地3.5亩,去年村里建了7个,有自动卷帘机,实行水肥一体化。去年9月份投入实用,到年底,黄瓜我挣了4万元。”
村民腰包鼓起来,个个喜笑颜开。田世瑞是位种菜的“老把式”,种的20亩菜,今年以来已经挣了20多万元,光一个棚的甜瓜就挣了8万元。“现在我们不少村民住上了小洋楼,有空调、太阳能、露天阳台,你说和城里人还有啥区别?有区别,就是我们的空气比城里好。”
侯家村党支部书记侯新林指着一片地说:“今年还要建13个高标准大棚,马上就要开工。新建的400平方米的冷库还有十天就投入使用,加上以前建的冷库,能储存1000吨蔬菜,能让俺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得更好。”
村里发展起蔬菜产业,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农民回村创业。“70后”侯玉庆,在外地打工多年,今年回村创业,包了两个冬暖式大棚,一个棚种洋香瓜,一个棚种冬瓜。“今年以来,洋香瓜卖了2万多元,冬瓜卖了4万多元,纯利润4万多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今年我是*年种瓜菜,这几个月摸索出一个理,要抓‘早’,瓜菜早上市,价格就高。”
2003年,42岁的侯新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乡亲们寄予厚望的目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侯家村的面貌。该村人均只有1.3亩贫瘠土地,怎么办?侯新林召集全体党员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要立足本村实际,选准产业,因地制宜找出路。在对全村的产业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党支部提出了“转方式,大力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路子。思路一出,穷怕了的村民拍手赞成。为让群众解放思想,村党支部分批组织党员群众200余人到寿光、苍山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对比选择,决定发展洋香瓜冬暖式大棚和蔬菜大拱棚的种植方向。
为打消群众顾虑,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建起30多个大棚,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当年建起了100个冬暖式大棚。建棚初期,由于村穷,申请不下来贷款,侯新林通过亲戚担保,从外地赊来价值30多万元的大棚骨架、塑料、草苫子等建棚物资。村民们摘穷帽、谋振兴的劲儿头开始慢慢高涨。为了确保大棚香瓜、蔬菜种植的开局顺利,侯家村邀请寿光专家到村对建棚、供苗、管理等各个环节现场指导,实行一条龙服务,并让技术专家专门在家中吃住。“那时技术人员的工资每月4000多块,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但是为了侯家村的致富振兴,这钱大伙都舍得花。”村民田世庆回忆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侯家村当年建棚当年受益,每棚种植的洋香瓜和西红柿总收入达到2万多元。
一位“刺儿头”村民,曾经是谁当干部跟谁闹。他在侯新林的劝说下,在村民中*批种大棚菜,过了几个月,他找到侯新林说:“多亏了你让我种菜,我这些年没见过这么多钱,还上了账,还买了一辆摩托车。”
2004年,侯家村乘胜追击又新增冬暖式香瓜大棚60个,新增蔬菜大棚80个,达到户均1.2个棚。2017年,新增110个大棚,占地300余亩,用于种植香瓜和蔬菜。为便于瓜菜销售,村党支部筹资35万元建起瓜果蔬菜批发市场,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吸引群众入股。后来,根据群众要求,村党支部又筹资146万元,修建了能储存500吨蔬菜、瓜果的恒温库,进一步加强了村民收入保障。
从去年开始,利用扶贫资金,侯家村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每个棚按1万元的价格承包给村民。承包费用于扶持贫困户。
前几天,侯新林带着几位种菜的“老把式”,到耿海村指导种菜。“我们要是早来一个月,他们一个棚能多收入3000元。大棚上的棉被压住了进出风口,导致遮阴,影响了香瓜的个头。”侯新林说。发展起来的侯家村并没有一枝独秀,而是积极帮带周边村共同致富。2018年,侯家村与沙镇省定贫困村耿海村签订了“强村带弱村,同步致富路”结对帮扶意向书。侯家村手把手向耿海村传授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乡村文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耿海村实际情况,就村庄发展思路、发展方案、产业项目等多方面进行出谋划策。针对耿海村冬暖式大棚的扶贫项目,在建设、使用、种植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共享销售渠道、提供致富信息
富起来的侯家村,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在不加重群众负担的情况下,通过党员发动和带动共集资30余万元,建成集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会议室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使村民在生产、生活之余有了一个学习“充电”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发挥村27名党员的先锋作用,村党支部先后设立了新村改造迁占岗、矛盾纠纷调节岗、治安巡逻打更岗等8个岗位,让每名党员个个肩上有担子,身上有责任。通过设岗定责,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性。村党支部还设立了“侯家村党支部党建专栏”,采取“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措施,在全村开展“比、看”活动,即户与户比,谁富裕;党员与党员比,谁更先进。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侯新林胸有成竹:“不少大棚老化了,产量上不去,我去浙江金华考察葡萄种植,准备引进,搞采摘园。另外,从附近村再流转500亩地,发展高标准大棚。我们还要修围村公路,形成两个‘环’。”
“地还是这片地,思路一变天地宽。侯家村产业振兴,有几个要素,有个好支部,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选准了产业,因地制宜找出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村子虽小,却可以把产业做大。农民腰包鼓起来了,乡村振兴就有了经济基础。”聊城市市长宋军继说。
相关新闻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