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河北许昌:小木耳长成脱贫致富“摇钱树”

河北许昌:小木耳长成脱贫致富“摇钱树”

蔬菜网  时间:2018/7/3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373   网友评论:1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耿庄村的亚锋家庭农场,看到道路两旁的日光温室大棚成片相连、错落有致,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阳光正好,路旁空地上摆满了正在晾晒的菌袋,刚冒头的小木耳煞是喜人。在亚锋家庭农场带动下,小小的木耳已长成耿庄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在这干活的大多是家里种着地,农闲了来打工,挣点零花钱。”在农场里干活的耿庄村贫困户姜桂英说。“俺俩都是贫困户,之前村里帮扶给安排做保洁员,现在亚锋又让俺们在这干活,*给80块钱,现在一个月的收入都赶上以前一年的了。”一起干活的村民姜瑞江美滋滋地说。

  姜瑞江口中的亚锋就是亚锋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亚锋。2017年8月,时任耿庄村支部书记的王亚锋与其他几名村干部一起,在姜庄乡政府的组织下前往鲁山县瀼河乡学习考察食用菌种植。“我们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木耳的传统,由于以前培育不集中,销售渠道又不畅,老传统就被搁置了。”王亚锋说,“到人家那看的时候就想,既然我们有种植传统和经验,为什么不学人家规模化培育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带动村内劳动力就业,还能助力脱贫攻坚提高老百姓收入。”

  从鲁山回来后,在姜庄乡政府大力支持下,王亚峰着手创办了家庭农场,并先后三次去东北考察,选定了如今农场种植的“黑丹”木耳。之后出资14万元购置了*新的生产设备,建起10座日光大棚。“我们现在一年能培育20万袋左右的菌袋,生产干木耳约30万斤,年收入75万左右。这不,*快再有一个月,这木耳都能摘了,我已经跟鲁山那边的公司谈好了,今年的木耳他们全收了。”王亚锋高兴地说。

  据了解,亚锋家庭农场以“农场+农户”的模式经营,为贫困户种植食用菌解决资金、技术、销售问题。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种植、回收合同,由农场加工生产菌袋,培养至菌袋出耳前免费发放到贫困户手里,并安排专人跟踪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贫困户只负责出耳采摘管理即可,等收获木耳后再由农场收购统一销售,扣除成本后所有收益都归贫困户所有。这样的模式既能免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又能让他们学到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目前,在亚锋家庭农场务工的贫困户有12人,每人每天工资80元,按天结算,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让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靠劳动致富。同时通过签订带动协议,农场还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的部分群众就业,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平台。

  “建立扶贫产业基地,是实现产业扶贫的关键。实现*脱贫,要充分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将产业扶贫的效益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姜庄乡党委书记李伟权说,下一步全乡将抓好产业规划引导,结合当地优势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扶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为当地更好更快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蔬菜网编辑:agronethh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