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辣椒:大市场揽全球生意
蔬菜网 时间:2018/6/2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阅读数:484 网友评论:1
常年种植辣椒200多万亩,占贵州全省辣椒产量的40%、全国产量的12%,居全国7大辣椒主产区首位……从传统经济作物到支柱产业,在贵州辣椒主产地遵义,辣椒已经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成为全国辣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夯实规模化基地,带更多农户“刨金”
6月正值辣椒开花结果期。望着自家长势良好的4亩辣椒,正在坡间劳作的播州区鸭溪镇堰坎村*贫困户罗朝均心情大好。“以前种粮食,每亩纯收入不到1000元。改种辣椒,每亩收入就有2000多元。”罗朝均说,产值增加一倍以上,村里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种辣椒。
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吸引了农民从事辣椒种植。“这几年辣椒种植大户和企业越来越多。”新蒲新区虾子镇村建中心主任、虾子辣椒市场办公室主任娄丹东介绍,上市旺季,一摊摊晾晒着的辣椒,就像一条“红色河流”。
遵义市农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辣椒种植农户有14.6万户,规模分布于140余个乡镇,形成了20家辣椒种植企业、123个专业合作社、2686个辣椒大户的产业集群。
2017年9月,遵义市制定了《遵义市辣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该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遵义辣椒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其中规模化辣椒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覆盖农户100万户,带动脱贫人口15万人的总目标。
做强专业化市场,销售网络沟通内外
“这个辣椒闻着好香,吃起来肯定带劲。”在虾子镇辣椒市场,山东客商王文清仔细研究着朝天椒,想把好产品带回去。
据2017年统计,遵义辣椒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遵义虾子辣椒市场正是这一庞大销售网络的中枢。每年,有15万吨的辣椒经虾子市场卖出,销售额破30亿元;围绕市场,遵义发展了近30家规模辣椒制品加工企业和不计其数的加工坊,形成了油辣椒、泡椒、豆瓣酱等七大系列共50多个品种,年加工产值达28亿元。
“这里不仅有全国各地的辣椒,还销售产自印度、缅甸、韩国、泰国等国的辣椒,实现着‘中国辣椒,集散虾子,买卖全球’。”娄丹东说。
为了让虾子辣椒做大做强,虾子镇已不满足于实体市场交易。现在,虾子辣椒市场设有虾子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了网货供应展示厅、网购体验台、电子商务办公室等功能区,向上加强与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对接,向下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网店建设、业务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
来到虾子镇的电子商务街,这里的大多实体店都将实体销售、淘宝网购、微信营销结合,运用多种渠道买进售出,将辣椒生意无限延伸。
记者看到,“虾里红”店前已经堆满等待发出的快递。老板宋加勇说,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单。为了将生意做大,他专门注册了“虾里红”商标。
用好互联网云平台,支撑产业升级
为了让遵义辣椒产业能更好的走向世界,“中国虾子辣椒云”应运而生,这是贵州省“7+N”朵云之一的重要商品追溯云的辣椒板块。云平台既可完成辣椒产品的线上追溯,也能分析我国辣椒市场行情。
“辣椒云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对于辣椒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提供世界范围内的种植面积等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服务对辣椒各个环节的生产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对推动遵义辣椒乃至贵州辣椒的产业化、品牌化会提供很大的帮助。”新蒲新区农牧水利局副局长池军红说。
据虾子辣椒云负责人张德超介绍,云平台采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对辣椒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形成产品来源可查,实时监控的系统。同时云平台将各大电商平台数据、政府数据、行业数据、有情碎片的数据进行“块数据”整合,形成宏观统计数据,生成全国电子商务实时交易地图,以此辅助政府对农业政策和市场的调控。
相关新闻
- 石柱辣椒迎丰收 “火辣”产业别样红
- 石柱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推动农户增收致富
- 广西钦州:冬辣椒提前上市
- 新疆和田县:规模种植辣椒助民增收致富
- 天津市宝坻区把“小辣椒”做成乡村振兴的“大...
- 新疆:辣椒丰收时
新闻关键字: 辣椒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