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贵州镇宁:发展产业拔穷根

贵州镇宁:发展产业拔穷根

蔬菜网  时间:2018/5/11  来源:安顺日报  阅读数:426   网友评论:1

  近日,贵州镇宁自治县双龙山街道新发村机器轰鸣,放眼望去,双龙山街道现代高效蔬菜园区的建设工地、高效蔬菜园区的展示中心和育苗中心正在紧张而有序搭建。

  “唯有发展产业,才能拔除穷根,才能促使新发村的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推进农村与农民不断转型,逐步实现小康。”新发村村副主任陈兴文说,由于良好的气候条件,过去,村里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都是农户“单打独斗”,不成规模,带动村民增收有限。

  2017年11月,在镇宁自治县政府的帮助下,成功引进山东寿光企业与新发村鸡场组合作社合作,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建成展示中心10000平方米、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和种植大棚90000平方米,项目由镇宁生态美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据悉,该项目规划种植黄瓜、西红柿、尖椒、长茄、油菜等50余个大众蔬菜品种,并逐步增加到100多个蔬菜品种,预计年产蔬菜800万公斤,年产值3200余万元,主要供给本地,并销往周边其他各省、市。

  高效蔬菜园区计划今年6月底开园接待游客,村民除了每亩获得900元的流转费以外,还可以到蔬菜园去务工,每天是80元务工费。陈兴文说:“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带动几十人务工,村民到里面务工,还可以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蔬菜种植的技术,掌握了技术,村民也可以自己发展。”

  在离蔬菜园区不远处,记者看到一个个白色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挂满枝头,大棚外的空地上也栽种了不少草莓,村民正忙着在草莓基地进行去叶。

  正在务工的罗天秀告诉记者:“我把家里的2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发展草莓种植,有空的时候就到草莓基地务工,*就是70元的收入。”

  “今年我们村由合作社带动草莓种植20亩,除了游客上门采摘,还有不少商客直接下单,六盘水的客商每天就要四五百斤。”陈兴文告诉记者。

  沿着河流往下走几百米的地方,现已经打造成30亩的鱼塘,不少游客驱车前来垂钓。

  张粹麟是新发村村民,曾在云南发展养鱼。去年回到家乡,他看到家乡如此好的养鱼基础条件,便想着在家乡也发展养鱼。

  现在,由合作社带动发展,鱼塘里的鱼苗即将可以出售,张粹麟作为合作社发展鱼塘的技术顾问,为合作社频频“出招”。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垂钓,他说:“众多游客前来垂钓让我知道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前来新发村的游客将会更多,会辐射更多的村民,带动更多村民发展致富。”

  一项项产业接连落地,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就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在帮助农户增收的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给全村脱贫致富带来希望和信心。

蔬菜网编辑:agronetyanglei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