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定“舌尖财富”助脱贫
蔬菜网 时间:2018/5/7 来源:中新网 阅读数:392 网友评论:3
“一看二捏三采摘。”走进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打铁村食用菌种植大棚中,中企食用菌科技研究生产公司技术员曹本帅正在指导当地菌农采摘毛木耳。
比巴掌还大的毛木耳一朵一朵被采摘下来,菌农们脸上笑开了花。
中企食用菌科技研究生产有限公司是贵定县招商引资产业扶贫重点龙头企业,是集食用菌种苗科研培育、基地种植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科技生态农业企业。
“为帮助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现代农业种植能手,企业会定时进行技术指导。”曹本帅介绍说,“企业统一提供出菇管理和采收分级包装,产品产出后统一回收和销售。”
“食用菌基地生产经营,贫困户稳定增收两个目标都要确保。”曹本帅告诉记者,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
“土地全部流转用来种植食用菌了,不用再外出打工,种食用菌每天都有钱赚,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挺好的!”基地务工村民高礼芬说。
食用菌种植不仅打通了打铁村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还拓宽了贫困户在有限土地上的增收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被动脱贫变为主动脱贫。
贵定县内山多地少,大部分农民祖祖辈辈种的是玉米、洋芋、水稻“老三件”,效益不高,产业不兴,是农民长期腰包不鼓的一个重要原因。
“用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种植食用菌,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定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何华军告诉记者,“如何选准产业?就是要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算好成本账、效益账,变‘为吃而生产’为‘为卖而生产’,把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
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贵定全县建成食用菌中心示范种植基地1个,边远村寨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20个,种植食用菌300万棒,利益联结贫困户896户,贫困人口2419人。
何华军认为“产业选择,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从一开始就要开展全产业链的研究,不仅上游供应链要有更多更好的农特产品,也要考虑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既要上规模,也要有特色,进而创品牌。”
今年开展扶贫“春风行动”以来,贵定县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食用菌产业是脱贫重要抓手。未来,全县规划发展食用菌产业布局,实现95个行政村全覆盖,力争实现所有贫困户、边缘户受益。
相关新闻
-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拜泉县打造食用菌扶贫...
- 河南宝丰:食用菌圆了贫困家庭的脱贫梦
- 广西隆安:发展食用菌产业 走上脱贫快车道
- 贵州安顺:食用菌产业播撒“致富梦”
- 陕西商洛:食用菌产业成为脱贫支柱产业
- 河南:食用菌棚承载致富梦
新闻关键字: 食用菌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