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竦口村村民种植蔬菜致富
蔬菜网 时间:2018/4/3 来源:中安在线 阅读数:462 网友评论:3
因地制宜 变废为宝种蔬菜
竦口村坐落于黄山市歙县与绩溪县接壤处,慈张线、皖赣线、扬千高速、绩黄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扬之河由北往南穿村而过,竦水河、湄溪河逶迤辗转注入扬之河,形成了该村共享共用的自然水网。然而,因为务农收入微薄加上劳动力流失,当地很多田地抛荒。2012年,经桂林镇政府统一规划,千亩连片高标准蔬菜基地——桂林连川竦口蔬菜基地打造完成,昔日的闲田种出了农民兜里实实在在的现钱,竦口已成为我市境内单片面积*的蔬菜基地。
2011年,歙县区域规划调整之后,原来的湄川村、竦口村、新管村、永胜村4个村合并为竦口村。2012年,当地镇政府负责人带领村委委员一起申请了这个蔬菜基地项目,吴辉是其中一员。
吴辉是竦口村民,50多岁,快人快语。“一开始,村里很多人都不支持,虽然建大棚种蔬菜有补贴,但很多村民都愿意在外务工,现钱来得快,他们根本不看好蔬菜种植的前景。”吴辉说,在此情况下,他让不愿意种植蔬菜的人把地流转给他,由他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一开始流转了200亩地,开始了家庭农场的建设,并成立了自己的超凡农业合作社。”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回家种菜,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有保障,没有风险。”45岁的黄庆林说,四年前看到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做得不错,就将自己家的5亩地都种上了,一年下来收入较可观,随后又从本村流转了一些闲置的田地,现在他一共种植了20多亩大棚蔬菜,2017年产值将近40万元,“原来还担心农作物病虫害,现在不怕了,因为有农科院的专家会不定期来给社员上培训课。”
在竦口村,像黄庆林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结束了长期漂泊他乡的务工生涯,回到家乡种植蔬菜,不但可以陪在父母妻儿身边,收入甚至比务工还多。吴辉说,原来竦口一亩地200元都租不出去,现在1000元一亩已经租不到田。村民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自己主动买钢架搭建大棚,思想观念变了,积极性提高了,“我的基地里还请了30多位本村村民,他们长年上班,拿工资,还能顾到自己家里。“假如家里有五六亩地,种植蔬菜一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
种植结构的变化让竦口村民尝到了甜头,现在村里的变化很大。吴辉说,如今走在村里,打麻将的人少了,外出务工回乡的多了,村民们都忙得很。“超凡农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社员200多户,年收购菜农的蔬菜产值2000余万元。种植面积也从2012年的20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竦口村目前已有1000多户村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
新型农民 科技种田创新路
说起种植大棚蔬菜,吴辉说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此前他一直在工地上开挖土机、承包工程,已经多年没有下地种过田、锄过地,“既然承包了这么大面积的蔬菜基地,那就得从零学起。全市有不少蔬菜基地,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种出不一样的菜,就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
吴辉说自己是幸运的,正当自己苦于没有种菜经验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歙县老科协会长江启民积极联系中科大、安农大、安徽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技术专家,为他创办的家庭农场和超凡专业合作社提供常态化的技术支持,合作社也成为了省农科院和安农大等科研院所的新品种实验基地。
吴辉的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目前在全市是*,这个占地约20亩的新建育苗工厂,看上去很有技术含量,宽敞明亮的人工智能大棚内温暖如春,一张张育苗床上,嫩绿的茄子苗、西红柿秧、黄瓜秧、辣椒苗茁壮成长,惹人喜爱。顶棚上,还有一盏盏补光灯,弥补了大棚的光照不足。“大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6.8℃,这是蔬菜砧木嫁接苗生长的*温度。”吴辉指着棚内的温度计侃侃而谈,“砧木嫁接育苗可以解决蔬菜病害,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而且村民不再一家一户分散育苗,减轻了菜农的劳动强度,又降低了育苗风险。”
紧挨着育苗工厂的,就是千亩连片高标准蔬菜基地——桂林连川竦口蔬菜基地。如今,吴辉已成了当地新型农民的代表。他不仅自己到安徽省农科院培训学习育苗、嫁接技术,还带了自己的兄弟姜富贵一同前去,两人由昔日做生意的搭档,到如今成为种菜的搭档。“我们俩一起学习,不懂的可以探讨。”姜富贵说,通过农业技术上的钻研,两人甚至找回了年轻时候的冲劲。姜富贵原本有自己的养殖场,但为了支持村庄环境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已在去年主动关闭,全身心投入到蔬菜种植中,他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农业。
基地里还有一位省农科院的技术员长期驻守,从事育苗嫁接。如今,作为黄山市*家集约化育苗基地,这里也成了授课培训基地。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还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秧苗嫁接技术大比拼活动。
看到吴辉的家庭农场办得风生水起,很多村民也都自愿加入合作社,竦口周边的农民蔬菜种植面积目前已超万亩。吴辉说,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采收、统一销售,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以成本价配送本市三区四县农贸市场和近20家超市,同时还因吸引了上海、杭州、景德镇等周边省市的农产品经营者前来采购。
热爱农业 全家共护“菜篮子”
1992年出生的吴欣原本在杭州上班,2013年其父吴辉开始经营家庭农场后,她选择回家帮忙。吴欣说,一开始父亲准备种大棚蔬菜,全家人都不是很支持,因为父亲原本有自己的建筑工程生意,收入也比较稳定,同时又多年没有务农。但是后来看到父亲像备考大学的高三学生一样用功,一点一点地学习,从一个不务农的“老农民”到现在对很多新技术都完全掌握的新型农民,家人看到了希望,也就开始支持他的选择。
如今,除了女儿吴欣,家在衢州的女婿吴鹏也成为了吴辉的得力助手,专门负责蔬菜基地的销售配送业务。“他原本在单位上着朝九晚五的班,现在深夜12点就要出门去各个农贸市场送菜,还有自家在农贸市场的摊位要经营,睡眠质量大不如以前了。但是丈夫从来不说苦,跟着父亲干得很有劲。”吴欣说,为全身心地投入基地的蔬菜销售工作中,丈夫还叫了自己的母亲来帮忙,“我弟弟现在正攻读农学专业,毕业后也将投入到父亲的农业事业中。”
吴辉的家就在蔬菜基地附近,一家人几乎24小时都在围着蔬菜转。即便有闲下来的时候,吴辉也喜欢独自一人到大棚里转转看看,看着泛绿的蔬菜、挂枝的果实,心里无比欣慰。谈及未来,吴辉信心满满。虽然目前蔬菜基地还处于投入阶段,挣钱不多,但是看到村民们越来越高的积极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越来越重视,他相信这将是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除了为农贸市场和超市供货,超凡合作社的蔬菜还可以在线购买。2014年,吴欣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开辟线上蔬菜市场。通过专属网站,县城内居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下单,超过30元就免费送菜上门,不够30元的加收3元配送费送菜到家。“因为蔬菜要新鲜采摘,所以目前电商平台只针对县城居民接单。”吴欣说,下一步或将考虑在屯溪设配送站点。
相关新闻
- 毕节威宁:蔬菜产业托起群众增收致富梦
- 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带动村民...
- 云南武定农民种植高原蔬菜拔掉穷根子(图)
- 青海民和露地蔬菜喜获丰收(图)
- 甘肃:蔬菜种植铺就农户脱贫致富路
- 陕西泾阳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闻关键字: 蔬菜
- 好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