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阳:青青蔬菜苗 育出致富路
蔬菜网 时间:2018/4/3 来源:贵州日报 阅读数:450 网友评论:3
时下,贵州开阳清镇市红枫湖镇芦荻哨村里樱花盛开。树下,绿油油的菜苗从黑土地中冒出头来,生机盎然。
“李老师你看看,这是今年新育的西红柿和辣椒苗。”
“这块地用了一种新型发酵肥,李老师你看看效果是不是不一样。”
一走进育苗大棚,清镇市蔬菜工作办公室*农艺师李景明就被种植户热情围住。
2017年,清镇被评为“贵州十大蔬菜基地县”之一,这背后,有着农技专家李景明的辛勤付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清镇市开始探索蔬菜产业化发展,由农户零星种植的本地番茄、辣椒,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严重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和收入。
“农艺师的责任就是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从事农业技术工作30多年,李景明信念很朴素。
如老农般黝黑的皮肤透露了李景明的工作方法。他钻进几个面积*的基地里反复实验,选育适宜当地水土的*优品种。“通常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他深知,没有在田间地头去一手一脚地做生产,没有基础数据支撑,何谈技术创新,更不要说技术指导。
实干精神换来了丰硕的果实。辣丰3号、黔椒5号,中豌6号、腾飞5号……从2011年开始,李景明选育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蔬菜品种,总结出多套生态化栽培技术规范。
一边实验一边推广,5年时间,清镇市形成“五个万亩”蔬菜基地,李景明参与了多个蔬菜生产技术项目的*线研究。2016年,他作为*完成人主持的《贵阳蔬菜主要保供基地周年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经过验收,实际示范推广达到43.7万亩,亩均产量超过2600公斤,增产27.82%,亩增产值达到1280元。
“要让老百姓富起来,还得让增产更高效。”李景明琢磨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获得更高产量,他将目光瞄准了蔬菜周年高效配套技术的实践和推广上。
夏白菜接延晚番茄再接莴笋,早熟青椒接延迟黄瓜再接冬豌豆……三年的时间,在进行了多项技术研究之后,6套蔬菜茬口全年接茬模式推广到清镇36万余亩蔬菜基地上,丰富了蔬菜品种,充实了9个乡镇16100户老百姓荷包。
“传统种植一年只能种两季,现在我们的蔬菜基地一年可以种七八季。”芦荻哨村华慧蔬菜基地总经理龙超华高兴地说,今年3月初育苗一批新品种白菜已经移栽到地里,等到4月底错季上市,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选育的品种再好,管理不到位,到头来辛苦还是打水漂。从将选育好的种子交到农户手中的那*起,李景明天天往田间地头跑,全年跟踪指导,同时还帮助基层合作社找资金、找项目。
“勤勉敬业,随叫随到”,是村民对他的认同。清镇市暗流镇富云农业合作社村民前几天对白菜移栽技术有疑问,一个电话,李景明就直接下到菜地,给农户们进行现场指导。他的电话号码成了农户急救热线。
近五年来,李景明除了在清镇蔬菜基地做好技术指导外,在犁倭镇下寨村、红枫湖镇大冲村等地,采取现场或集中的形式开展了辣椒栽培技术、速生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65期,受训人达4500余人次。
“新一年的增产就靠这些苗苗了。”芦荻哨村的大棚里,一片番茄苗刚冒出头来,这是李景明今年正在试验的新品种,他轻轻抚摸着青苗说,“只有不断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然后推广开来,让老百姓农业产业脱贫之路上有技术支撑,有质量保障。”
相关新闻
- 毕节威宁:蔬菜产业托起群众增收致富梦
- 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带动村民...
- 云南武定农民种植高原蔬菜拔掉穷根子(图)
- 青海民和露地蔬菜喜获丰收(图)
- 甘肃:蔬菜种植铺就农户脱贫致富路
- 陕西泾阳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闻关键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