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甘州农民“土办法”培育蔬菜新品种
蔬菜网 时间:2018/3/1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阅读数:458 网友评论:44
王富才是甘州区沙井镇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47岁的他和蔬菜种子结缘已近20年。如今,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黄土地里,手持小本,蹲在一棵棵菜苗前,详细记录蔬菜的株型、叶色和长势等信息。
1999年,王富才在自家的五分地上开始蔬菜种子“代繁”,但由于“代繁”种子市场价格混乱,往往忽略品牌建设,销售渠道也十分狭窄。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富才萌发了研究蔬菜新品种的信念。“‘代繁’这条路走不远,生产成本太高,而且没有自己的品种,连相关的经营手续都办不下来。只有开发自己的品种,做自己的市场才能有生存空间。”2010年4月,王富才注册成立张掖市富兴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蔬菜新品种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而在刚开始,没有科研场地,没有科研经费,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王富才新品种的研发并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经费紧张,实验室和试验田更是无从谈起,王富才就靠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用土办法自创“棚内棚”,模拟专业育苗中心的温度和湿度,在自家的五分地上搞起了研发。“研发*个品种就花了十几万,这些钱都是东拼西凑问亲戚借来的。没钱也雇不起人,大夏天老婆下地干活脖子上都晒出了水泡,老岳父现在提起来都对我有意见。”王富才说。
种子是特殊的商品,处于蔬菜生产链上游,优良品种对提高蔬菜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自己研发的新品种在市场站稳脚跟,王富才开始钻研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阅*新的科研资料,还自学考上了“西北种植专业”的大专文凭。凭借多年在蔬菜制种行业的磨砺,王富才结识了不少育种和生产方面的专家,遇到研发瓶颈的时候,王富才总是不远千里奔走去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时间,王富才成功研发的*个番茄品种“金红钻”。
培育一个新品种着实不易,如果将其锁在试验室、困在试验田则是科研的浪费。因此,新品种的推广就至关重要,如何完成这“惊险一跳”,关乎着一个品种的生死。“种子质量很好,就是市场对新品种不认可,销路打不开。”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没人要,这让王富才很着急。于是,王富才就拿着自己的新品种四处参加展销会,并邀请外地客商来参观,甚至“白送”让农户试种。四、五年后,王富才的新品种在行业慢慢有了知名度,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打开销售市场的同时,王富才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王富才相继研发出“佳美3号”“龙鼎1号”“粉冠1号”等多个螺丝椒和番茄新品种。“北盈”品牌系列蔬菜种子产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育苗面积从*初的5分地扩大至150亩地,每年试配组合试验达600个左右。2018年,王富才的种子销量突破350公斤,产值达到500多万。由他研发的“佳美9号”螺丝椒,由于抗病性好,产量高,口感好,在长江流域的市场备受追捧。花费16年研发的“九龙*”螺丝椒,是国内*个“三交体”螺丝椒品种,单粒种子就能卖0.12元,一举奠定国内螺丝椒研发领域的先锋地位。“种地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创新,要进一步搞好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才能让农民从地里抛出‘金蛋蛋’。”王富才说。
相关新闻
- 毕节威宁:蔬菜产业托起群众增收致富梦
- 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带动村民...
- 云南武定农民种植高原蔬菜拔掉穷根子(图)
- 青海民和露地蔬菜喜获丰收(图)
- 甘肃:蔬菜种植铺就农户脱贫致富路
- 陕西泾阳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闻关键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